怪力小说网

怪力小说网>一品江山 > 第362页(第1页)

第362页(第1页)

对杨家来说,尽管在宋朝人的威慑下,不得不有条件投降,但在宋朝人的偏袒之下,杨家的实力并未削弱太甚,只消几年休养生息,就能复原……多方打探,段明月才知道,原来杨家的军师杨世铎。曾经在停战之前,秘密前往东川,与宋军高层会晤,肯定得到了保全杨氏的承诺,才会宣布投降的。至于高家。应该是最郁闷的一家,因为段杨两家同族相残,本就是高智升苦心设计出来的‘鹬蚌相争、渔翁得利’的戏码。为的是大大削弱白族的力量,彻底控制大理国的政局。然而因为宋朝横插一杠,使段杨两家并未殊死相搏,至少损失都可以接受。后来高家退而求其次。希望让宋军远离战场,使大理退回到战前的状态。为此,他们背上了为‘六万宋军’提供军粮的沉重负担,但杨家出乎意料的向宋朝投降,使高家的如意算盘再次落空。可谓是‘机关算尽太聪明,赔了夫人又折兵’。但这仍然改变不了,高家是三方中最强一方的事实。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~总而言之,局面又退回到了战前,唯一不同的是,现在三方博弈,必须要考虑宋朝的态度和利益了……如何在新局面下,捍卫自家的利益,乃至咸鱼翻生,是三家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了。但想来想去,似乎除了讨好宋朝,使其站在自己这边,助己方攫取最大利益,没有别的办法。这其中,高家人已经走在了前面……所谓吃人嘴短,拿人手短,高家供着宋朝官兵吃喝拉撒,日后他们若有什么小动作,只要不太过分,宋朝人肯定是睁一眼闭一眼的。想到三家都要挖空心思讨好宋朝,段明月心头就浮现出,那张可恶的俊脸。她敢打赌,这肯定是宋朝人最想看到的局面,而他们之前的翻云覆雨,也就是为了这个结果。明明对他恨之入骨,却还要虚与委蛇,这真是最让人不能接受的。‘我怎么成了交际花?但又能怎么办?谁让我生在不争气的段家呢?’段明月深吸口气,调整好情绪,准备过去继续与陈恪秀甜蜜。但竞争已经开始,她发现高智升抢在自己前面,在那里和陈恪把酒言欢……这么长时间下来,大理上层已经明白,王珪虽然是正使,但素来不拿主意,真正说了算的,还是这‘死而复生’的陈状元。在表达了对他遇刺的歉疚之情后,高智升将一个尖锐的问题,拐弯抹角的抛给了陈恪:‘我们高家付出了那么多,怎么能跟造反投降的杨家,一样的待遇呢?’原话要婉转许多,但就是这个意思。“怎么能说是一样的待遇呢?一个是国公,一个是侯爵……”陈恪笑道:“差别大着哩。”“大人……”高智升的面色不太好看了:“寒家可是负担着大宋六万大军的粮草啊!”“老相国不说,朝廷也知道高家的劳苦功高。”陈恪正起脸色、点点头道:“放心,大宋朝不会让功臣寒心。说吧,高家想得到什么回报,我能办到的一定办,办不到的也会就尽力请示。”“有大人这句话,寒家苦点也值了。”高智升这才露出笑容道:“老朽所求只有一件事,便是恳请朝廷派遣官员,到高家的领地来的担任民政官,并在未来适当的时候,如内地州郡一般,向朝廷交税。”“哦?”陈恪颇为意外的笑道:“怎么都是人家避之不及的事情?”“那是他们短视。”高智升笑道:“既然归附了大宋,自然要名副其实。光想着沾朝廷好处,却不想为朝廷付出,算什么宋朝人?”高智升这一手实在厉害,陈恪明显感觉到,身边的官员对他的好感顿增。就连他自己,也不得不承认,大理伟大的(上)册封大典后,王珪便要返京了,与他一同离开大理的,还有吕惠卿、王韶等一干陈恪的同年好友。一年的假期已经过去大半,人家家里人还翘首以盼。而大理的局势已经平稳下来,于情于理都该回去看看了。不过老几位都是南方人,所以没有北上雅州返京,而是往东,准备到东川乘船顺流而下,到广南西路分道扬镳。到了东川,陈恪自然要尽地主之谊,招待他们住两天。本说要带他们去游的滇池,但在看到拔地而起的东川城后,众人全都惊呆了。也顾不上去看什么滇池,拉着陈恪就要他带着逛新城。其实,东川城才起了轮廓而已,但看这依山而建、三面环水的壮阔城垣,便知这将是一座易守难攻的要塞。但这要塞绝不是天造地设。其实,原先这里只是一面傍水,一面依山,其余两面都是一马平川。但陈恪麾下的四万将士,和在当地招募的五万民夫,整日整夜的取土烧窑建城,硬是挖出了一个比护城河宽上数倍的‘护城湖’。如今工人们依旧在加深湖底,拓宽湖面,等到来年联通江河、湖中注水,立刻就是一个小洱海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